雖然價格居高不下,并且兩地相隔甚遠,但一些市民仍喜歡到產地選購自己心儀的海產品。近日,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,隨著春節腳步的不斷臨近,以這種方式選購海產品的市民正在增加。
求新鮮,市民舍近求遠購海鮮
“來回開了4個多小時,終于買回了新鮮的海產品。”近日,市民鄭先生興沖沖地從象山石浦購買了一大包海產品,準備送給幾位朋友嘗鮮。
“吃海鮮圖的就是一個新鮮!”鄭先生開心地告訴記者,來回交通費、油費還有中間花的各種費用加在一起,買來的海產品價格雖然遠遠超過了本地市場的銷售價格,但由于這些海產品比當地購買的要新鮮,多花點錢還是感到劃算。
時下,與鄭先生有著同樣想法的市民不在少數。“新春佳節就到了,趁著空閑時間到海產品的原產地,為親朋好友選購一些超新鮮的海產品,成了時下許多市民的選擇。”據一些市民介紹,現在消費者青睞的海產品,主要以咸槍蟹、鯧魚、海蜇、泥螺等海產品為主,產區主要集中在臺州和寧波等地。
“大鯧魚180元/公斤、野生梭子蟹150元/公斤、極品海蜇110元//公斤……為了解實情,近日記者也專門跑了一趟象山,發現在一些海產品碼頭,雖然海產品相當新鮮,但價格卻是一點也不含糊。
有講究,產地購買并非都新鮮
“雖然花了高價,但一些市民采購到的海產品并非一定都是新鮮的,”針對市民舍近求遠到產區選購海產品現象,一些專業人士表示,近來,由于“美容術”的不斷提高,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,稍不留神,就會落入商家為你精心設下的陷阱。
“消費者到產區購買海鮮時,在加大討價還價力度的同時,也要仔細觀察水產品的新鮮程度。”專業人士同時表示,在選購海產品時,兩個要點一定要把握。
1.在選購海鮮時,魚:眼睛明亮,魚鰓呈鮮紅色,魚鱗整齊、完好,魚身有光澤,富有彈性。剝殼蝦:蝦仁摸起來有彈性,無腥臭味。蟹:眼突、腹微凸,口中含有泡沫且重量沉者肉較為豐厚。
2.干鮮海產品可從顏色、氣味等方面加以辨別,注意有無異味、有無發霉。比如蝦仁,正常的應該是透明、干爽且發出鮮甜的蝦味,而變質的往往潮濕或顏色混濁,且有難聞的氣味。